揭秘马拉松分段成绩
跑过马拉松的人都清楚,每位跑者都有一块专属的号码布,这上面藏着计时芯片。赛道上每隔5公里就铺着一条计时毯,跑者经过时,分段成绩就会被记录下来。所以,比赛主办方公布的成绩通常是按5公里来算的,而不是每一公里的配速。要是想知道每公里的具体情况,就得自己戴运动手表去记录数据。现在,很多跑者都会用运动手表,不少人还特意调整配速,让每公里的速度尽量一致,这也算是实力的一种体现吧。
跑马的潜规则:你的成绩比你想象的好
在跑步时,你会发现一个问题:运动手表记录的距离总是比赛道上的公里标识多。比如跑到25公里的地方,手表可能已经显示到25.5公里了。这里有个跑马拉松的小秘密:普通跑者的实际跑步距离通常比赛道标定的距离长。比如全程马拉松是42.195公里,但大多数人的跑步距离都超过43公里。所以,主办方公布的完赛时间其实是按照43公里计算的,并不是真实的42.195公里。也就是说,我们的实际成绩比官方公布的成绩要好。这点我们跑者得心里有数。
马拉松跑步比赛中如何减少测量误差的影响
比赛的赛道不是完全笔直的,只要是有弯道的地方,就会出现测量误差。主办方通常是按弯道两个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来算的。有些比赛会标明全程42.195公里的具体路线,但对普通跑者来说,很难一直沿着这条线跑。毕竟水平差不多的人很多,一到比赛就容易挤成一团,大家不得不偏离最佳路线。所以在这里提醒各位跑友,要有心理准备,多跑一点路。比赛中没什么是刚刚好的,越到后面越难坚持,多跑100米都会感觉很吃力。
替跑现象与人性考验
跑得快的人,官方记录的成绩一般会更准。不过也有问题,比如有些人会找人替自己跑,把号码布给替跑的人用。大多数时候,主办方可能不太管这事,除非有人告状才处理。有些人为了好成绩啥法子都敢试,别小看人性,它有时候真的很不靠谱。咱们跑友就别太较真了,跑步就是图个乐呵,尽力就好。
